眼科盛會,匯聚四海英才;姑蘇亭臺,相約五洲俊賢。CCOS2019盛大開幕。
學海無涯,聆聽前沿聲音;研途求索,交融碰撞共生。目立康再赴蘇州之約。
9月5日-6日的目立康視光論壇,眼視光領域多位重量級嘉賓悉數亮相,圍繞近視防控、先白矯正相關熱點問題上演頭腦風暴,跟上大咖的節奏,一起來領略現場的精彩 !
“先”睹為快:暢談先白矯治



小兒白內障是兒童首位致盲眼病,約占兒童盲50%。陳偉蓉教授對小兒白內障手術的特點和相關技術要領進行了生動的講解,強調對于先白術后單眼無晶狀體眼患兒,RGP是屈光矯正及弱勢治療的重要手段。同時指出,白內障摘除術是治療小兒白內障的主要方法之一,要重視小兒眼球解剖及發育特點,需根據其具體情況,個性化設計手術治療方案,以期達到最佳效果。
先天性白內障患兒兩次手術期間無晶體眼階段是視力發育的寶貴時間,白內障手術打通了光路,而屈光矯正方式是提高視覺質量,先白術后的屈光矯正提倡越早越好,越清楚越好。毛欣杰教授指出,框架眼鏡是最容易獲得的矯正方法,而RGP矯正是更具優勢的矯正方法:視覺質量更好,矯正散光效果更佳、視覺效果更真實、視野范圍更寬廣。弱視治療的最終目標是雙眼視覺的建立——立體視,角膜接觸鏡是屈光參差建立雙眼視必不可少的方法。
先天性白內障的治療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手術摘除晶體后,需要確保視覺通路通暢,同時更要重視屈光矯正、視覺刺激訓練以及人工晶體的植入。RGP透氧率高,光學矯正效果更好,是先白術后患兒進行視覺矯正的最佳選擇。對于先白患兒配戴RGP,楊積文教授表示一直以來使用的鏡片是Menicon Z,因為透氧性更高,安全性毋庸置疑。目前嬰幼兒先白驗配RGP存在的問題:角膜曲率的測量;追加驗光,屈光度的確認;家長的摘戴指導;更換頻率高,鏡片丟失破損;角膜損傷。
RGP適用于單眼、雙眼無晶體眼和人工晶體眼,特別是伴眼球震顫的情況。RGP隱形眼鏡DK值高、透氧性高,鏡片直徑小易配戴,最高可達+25D,接觸鏡相關并發癥少,是先白術后屈光矯正的第一選擇。其中Menicon Z的驗配范圍可達+25.00D~-25.00D ,并對配戴者無年齡限制。先白醫用鏡適用于雙眼無晶體眼,多焦鏡適用于單眼、雙眼人工晶體眼。
亢曉麗教授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新華醫院
目前角膜接觸鏡的鏡片生產和護理方法上的改進,使嬰幼兒配戴角膜接觸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同時嬰幼兒比成人有更好的鏡片耐受性。北美及歐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角膜接觸鏡已成為嬰幼兒無晶狀體眼的首選矯正方式,我國在這一領域尚有差距,希望得到合理應用,在條件允許的地區機構,對植入IOL前的無晶狀體眼(尤其單眼無晶體眼)嬰幼兒采用配戴角膜接觸鏡的方式進行光學矯正,使這部分患兒獲得更好的視功能恢復。
順“視”而為:共話近視防控
陳林興教授
陳林興教授從角膜塑形鏡的特點、應用人群、驗配關鍵節點、角膜塑形鏡使用者的眼表健康管理等方面進行闡述,同時強調了鏡片護理和保養、確保角膜安全和眼表健康的重要性。他認為,良好的角膜塑形術需要具備安全、有效、清晰三個條件,即注重眼表健康、角膜安全;對近視控制有效、眼軸增長速度減緩;具有良好的裸眼視力和足夠的維持時間。
呂勇教授談到,高度近視可出現視網膜、黃斑和視盤多種并發癥,出現不可逆的視網膜光感受器損傷,中心視力喪失。高度近視并發癥是致盲主要原因之一,先進的圖像技術有助于其診斷。在高度近視發病率呈逐年提高的大趨勢下,近視防控工作因此更加任重道遠。
近年來兒童青少年近視發病早、進展快、高度近視比例增加,需結合患者的近視家族史、發病年齡、眼球結構特點、屈光度變化程度、顧客需求和愿望,采用離焦設計框架眼鏡、雙光+棱鏡、角膜塑形鏡、離焦軟鏡、離焦RGP等方式進行個性化矯正。張姝賢教授強調,低濃度阿托品滴眼液國內尚無臨床注冊用藥,僅可應用于科研及臨床試驗。每天不少于2個小時的戶外活動對近視防控意義重大。
韋偉教授首先肯定了醫生資質的重要性,提出規范執業、醫患受益。角膜接觸鏡相關的眼表問題中,角膜接觸鏡導致的眼部不適癥狀、角膜染色陽性、干眼、細菌性角膜炎所占比例較高。提出了角膜塑形安全管理的十八項核心制度,著重講解了驗配人員管理、驗配場地消毒管理、驗配流程管理、使用護理流程、復診流程管理、試戴片管理、鏡片安全核對七大管理制度,其中特別強調了需對患者鏡片摘戴、清洗等護理操作手法進行正確宣教。
屈光參差的治療方式有框架眼鏡、角膜接觸鏡、手術等幾種方式,而角膜塑形鏡矯正屈光參差幾乎沒有棱鏡效果、像差影響小、視網膜成像變化小。同時,宋紅欣教授強調了規范驗配、定期復查、熟練鏡片摘戴、認真護理,配戴期間鏡片配適狀況、角膜癥狀的檢查,觀察戴鏡情況、及時更換鏡片的重要性。最后指出,屈光參差兒童單眼配戴角膜塑形鏡可安全、有效的控制眼軸增長,矯正屈光參差。
目前近視防控是國家健康戰略的重要一環,陳浩教授強調了教醫結合、一增一減、綜合防控、全民動員的重要性,并分享了“溫州模式”下近視普查的成效。溫州抽查和普查近視率,小學、初中、高中各階段近視率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且各年齡段近視率持續增長,小學階段年增長率最快,高達11.5%。陳浩教授指出,近視防控有10大關鍵點,需通過一加(加強學生體育活動)、二減(減少學生學業負擔,減少電子產品使用)、三提升(提升視覺環境、提升視力健康教育成效、提升近視防控信息化水平)來為孩子的眼健康保駕護航。
王凱教授首先拋出問題:BUT和淚液分泌試驗重要嗎?接下來,他依據自身的深厚底蘊和實踐經驗,通過豐富的臨床案例展示,對理想的OK鏡配適狀態、VST和CRT驗配的差異以及鏡片緊、配適偏松、側偏、中央島等情況下的處理方法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呈現了不同配適情況下的解決方案,為業界同道帶來無限啟發。
張曉峰教授談到,安全性仍然是角膜塑形鏡配戴的核心問題,角膜塑形鏡配戴者的依從性降低是面臨的重大挑戰。通過大量的案例研究,對角膜塑形鏡可能對眼表健康造成的影響進行了詳實的剖析。最后指出,角膜塑形鏡矯正近視總體上安全、有效,最常見的并發癥是角膜上皮損傷,最嚴重的并發癥是角膜感染。嚴格掌握適應癥,密切隨訪,加強患者教育等綜合手段可減少并發癥發生。